随着高速铁路、大型高速船舶、绿色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特别是“物联网、下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等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让物流更加“智慧化”、“智能化”, “互联网+物流”正在技术、设备、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逐渐融入到传统物流的商业模式,与之对应的是物流人才需求格局也发生较大变化。我校作为民办高校,有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如何结合学科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度、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新时期我校高等教育的主流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物流行业的实时需求,探索适合best365网页版登录入口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互联网+物流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实验班值得深思的问题。

“互联网+物流”实验班是我校开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试点班,主要培养E环境下的互联网+物流人才,包括“互联网+电商物流运营”和“互联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多方面。


一、建设目标

1.依托物流学院1个校级重点本科专业和1个新兴本科专业,深入推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改革实践,探索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领域转型升级的需求,协同优化和推进湖北省和武汉1+8城市圈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学科特色和“订单培养”模式特点等,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高等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转型发展专业集群点。

2.建设“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专业集群“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专业设置以社会要求出发,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实训,多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把建设好“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到办学质量的关键位置;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与一流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教育部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类及电子商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协调、合作。

3.依托“家事易”实践平台,成立校企合作项目团队。

结合“互联网+物流”创新实验班的实践需求和 “家事易”客户流失等现实问题,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组建学生调研小组、策划小组、方案设计小组及后期跟踪反馈小组,以重大赛事的形式持续跟进“家事易”项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及周期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为“家事易” 遴选可行性及可实施性强的方案,解决客户流失等问题。


二、建设内容

(一)课程体系改造

实验班采用单独的培养方案,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以实用性为主导,强调课程的整合,优化实践设计,增加实践课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科学培养、和谐发展;注重知识的更新、激发学生潜能以及团队配合能力的培养。

实验班学生单独开班,学习的课程以2015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除了原有的课程外,实验班增加的特色课程如下表所示:

表1


(二)培养模式改革

1.校内培养阶段

(1)课内实验/自主实训

通过特色课程中大密度的实验实训项目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体的教学组织由任课教师设计好若干实验实训项目,学生分小组进行。课内实验实训不少于总课时的50%,也是课程考核方式中的主要和必备环节。同时结合课堂实训项目,依托“家事易”企业平台,创立产学合作联盟,成立专业工作室及学生项目团队,通过“家事易”现实问题的调研,提供客户开发、物流网络规划、物流配送及调度、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可行性方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为“家事易”客户流失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及措施。同时,通过建立“调研中心”、社会沟通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外包、课程研发、企业大讲堂、课题研究、实习实训等,积极寻求学校与企业的横向项目,组成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的模式。

(2)重大赛事课外实践

建立重大赛事专人负责制度,具体负责赛事的宣传、动员、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实施目标管理,并遴选专业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赛事指导老师。

2.企业培养阶段

(1)联合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按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实践,也可按双向选择原则,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实践。在企业培养过程中,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研发方向或课题,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2)校企合作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试点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少于50%;从企业聘任部分资深专家作为学校师资参与专业技能教学;将企业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项目设计、研发等)转化为综合设计题目;企业接收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顶岗实习等。

(3)教学管理模式

实验班实行院务会领导下的项目负责人制,组成项目负责人、依托专业、行政教辅、学生四位一体的管理架构。

项目负责人对于实验班的建设规划、计划推进、项目成果验收、经费管理负责,并对院务会汇报。

依托专业负责特色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平台建设;依托专业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并对教研成果负责。

行政教辅负责实验班的教学运转和学生思想工作。

实验班班干部负责协助管理。


三、管理办法

(1)学生选拔

从物流管理专业的新生选拔30名优秀学生进入实验班,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笔试成绩、面试考查相结合。在新生期末考试前,通过宣讲形式正式介绍该实验班的组织形式及具体要求,学生自愿报名,根据学生报名的情况,结合报名学生基础课及专业课总成绩确定面试名单,完成具体面试后,将选拔进入实验班的名单进行公示,公示后确定30人左右的同学形成实验班,该班级设置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时学位证为物流管理专业。

(2)实验班相关规定及基本政策

前三年学习过程中实验班学员实行动态淘汰机制,根据学生2个学期中的课程成绩、项目参与情况、平时表现等综合评价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则淘汰,淘汰后学生编排入物流管理平行班学习,同时从物流管理专业的平行班选拔相同数量的优秀学生补充到实验班,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可以学分认定。实验班学员退出实验班后,进入物流管理专业平行班级学习,相关考核合格的课程可以冲抵对应课程成绩,实验班单独开设的课程可以置换相关课程成绩。


返回原图
/